栏目列表
三十而砺:从一次会议的精神灯塔出发
编者的话
三十载征途,以“砺”为锋;三十载华章,以“行”为笔。在公司迎来“三十而砺”的荣耀时刻,我们欣喜地收到来自一线员工宋宗革的动人篇章。这不仅仅是一篇征文,更是一曲用青春、汗水与热忱谱写的华傲人之歌!
本文作者宋宗革,以2017年一场半年总结大会为起点,回顾了自己从“抄写规范”到“践行标准”再到“传承精神”的成长历程。在他的笔下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年轻人的职业觉醒,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生动缩影——那种对规程的敬畏、对质量的坚守、对精神的传递,正是华傲三十年来砥砺前行的内在动力。
“知识在书本里,功底在条文下”,一句朴素的话语,点亮了一代华傲人的精神灯塔。愿这篇文章,也能点亮你心中对专业的执着与热爱,激励我们在新的三十年征程中,继续以“砺”为魂,以“行”为舟,共赴更远大的未来。
三十而砺:从一次会议的精神灯塔出发
鄂北二期孝昌段监理处 宋宗革
2016年的寒冬,我走进了湖北华傲。然而,我职业生涯真正的精神启蒙,却始于2017年夏天的那场半年总结大会。
那时,我刚结束在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工地上半年的懵懂摸索,对未来的职业路径仍感迷茫。正是在那次鄂北片区大会上,公司领导没有过多谈及辉煌的业绩,而是以“回归本源,重识规范”为主题,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反思与动员。我清晰地记得公司领导举起一本本被翻得卷边的规程规范,语重心长地说:“同志们,华傲能走到今天,靠的不是运气,而是对规程、对标准的绝对敬畏。知识都在书本里,功底都在条文下。我建议大家,尤其是年轻同志,学习一遍规范,作为基本功来练。这不是形式主义,这是让你和工程对话的第一语言!”
那一刻,我被深深震撼了。那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布置,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号召,是一种精神灯塔的点亮。我看到的是一位领导者对行业根基的守护,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,以及对年轻一代最朴素的期待。总结结束后,抄写规范这项行动,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。它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作业,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“精神运动”。在鄂北一期监理处,在引江济汉自动化的项目部,我和许多年轻同事一样,白天跑现场,晚上就在灯下郑重地铺开稿纸,将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等一本本规程规范,用心誊抄。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是我们对2017年那次大会精神最真诚的回应。这个过程,磨掉了我的书生气,“砺”出了我的专业底色。
从“抄写”到“践行”,是精神的落地生根。当我带着从笔墨中汲取的养分,投身于阳新富河防洪二期工程、荆江大堤综合整治这些更为复杂的项目时,我深切体会到那次大会的前瞻性。面对险情,规范是我判断的准绳;面对争议,条文是我辩护的依据。在荆州三峡后续河道整治工程中,我们依据最新规范提出的优化方案得到了认可,那一刻,我深深感到,2017年领导播下的那颗“敬畏规则”的种子,已在我心中长成了大树,这种精神,已经从一种个人习惯,“砺”变成了整个团队的工作基因。
从“践行”到“传承”,是文化的生生不息。如今,在鄂北二期孝昌段的工地上,我会告诉他们,我们坚守的每一个数据背后,都是一种可追溯、可敬畏的专业精神。这种精神,始于领导的远见与垂范,成于每一位华傲人的自觉与坚持。
七年回首,我从一个被2017年那场总结会精神所感召的年轻人,“砺”成了一个能自觉践行并传递这种精神的华傲排头兵。我的成长,是公司“三十而砺”精神在一个个体身上的微观呈现——在精神的引领下砥砺,在文化的浸润中前行。
三十而砺,砺的不仅是岁月的厚度,更是这种自上而下、薪火相传的企业之魂。前路浩荡,我将永远铭记2017年夏天那座精神的灯塔,怀揣着那份最初的敬畏与热忱,与所有华傲同仁一道,为公司的下一个辉煌三十年,砥砺不息,奋斗不止!

